郭坤琨,女,副教授,1978年2月出生于湖南桂东县,1998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2002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导师:方世璧研究员; 2005年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师从于杨玉良院士。 2005年至2009年在德国马克思普朗克胶体与界面研究所Lipowsky教授课题组做博士后。 2009年7月任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2年日本FIFC 短期访问为期6个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归国留学基金、博士点基金和北京分子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开放课题等,总项目经费超过100万。近年来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5篇,总引用次数90余次,累计影响因子高达50。
近年来,软凝聚态物理和生命科学的交叉科学领域成为国际理论研究的一大热点。 分子动力学、耗散粒子动力学、布朗运动学等分子模拟理论是有效深入研究模型化的复杂生命体系的主要手段。 生物膜结构、细胞骨架的复杂组织结构、信号传导、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等模型化体系是最近生物物理研究的热点之一。
主要研究方向:生物膜的膜上多组分脂质体和膜内生物高分子的相分离机理、生物膜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马达的运动机制、细胞骨架在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中的作用机理。
利用高分子作为基体产生的有序微相结构,可以制备规整的纳米点或纳米管阵列等人工微结构。复杂的多嵌段高分子既能提供丰富多彩的微相结构又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而高分子水凝胶可以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医用材料。
主要研究方向:运用凝聚态物理理论、计算机模拟和实验表征方法,来预言多组分复杂高分子体系的相结构行为以及水溶性高分子和纳米粒子体系的结构、力学行为,为新材料的分子工程学设计提供理论工具。
电子信息时代对移动电源的需求快速增长。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空间设备和国防工业等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之一。
主要研究方向: 通过有机聚合物和无机材料对石墨烯、碳纳米管、天然石墨等材料进行改性来制备新型的炭材料,以寻求满足电池要求的电极材料并使其商业化。
肖文甲,男,硕士研究生,1986年10月出生于盛产“雪峰蜜桔”的湖南省洞口县,
2010年6月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
同年考入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曾在校数学竞赛中获专业组“三等奖”并代表湖南科技大学参加湖南省大学生数学竞赛;
2010年参加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人才培养计划。
材料的数学化加速了材料这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向理论科学和精确科学过渡,这个数学化的方向,
必将同物理学、化学的数学化方向一样,把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个人格言:止于至善
刘专,男,硕士研究生,1987年10月出生于有“粤港澳后花园”之称的湖南郴州。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目前就读于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深深感受到物理世界追求简洁美感的乐趣,希望把这种美感运用到材料学中。
个人格言: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刘凤丹,女,硕士研究生,1988年11月出生于山东定陶。2011年6月毕业于湖南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专业,同年进入湖大材料院研究生院。高分子材料是门神奇的学科,希望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浇出美丽的科学之花。脚踏实地创造自己的快乐。
个人格言:快乐 上进
刘俊骅,男,大学本科在读,1990年4月出生于“龙泉宝剑”的盛产地浙江丽水。2009年进入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就读于高分子材料专业。曾获国家奖学金。神奇的高分子材料充满了奇妙与乐趣,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并实现突破。
个人格言:未来不可预测,一路引吭高歌
陈安琪,男,本科在读,1992年5月出生于具有“江南水乡”之称的浙江省台州市,2009年考入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曾获校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团员,曾在校报上发表文章《麓山下的前行者》。因为对材料专业极为感兴趣,所以参加校SIT研究计划,致力于基于GPU的耗散粒子动力学的并行计算。
个人格言:相信在兴趣的基础上付诸努力,必能收获果实!
马瑶,女,大学本科在读,1991年4月出生于“齐鲁大地”山东淄博。2009年进入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专业攻读学士学位。材料学是科技发展的先行者,希望能尽我之力,用我所学,尽其责,享其乐。
个人格言:路遥知马力
张福奇,男,本科在读,1991年6月出生在湖南湘阴。2009年从长沙市第一中学考入湖南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对材料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在本科阶段里有着对专业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坚信天道酬勤,有努力必有回报。
个人格言:情深不寿,慧必伤根